專欄連載Column

2020-11-05

第71期 從揮桿本質中 找到自己的理想形

       美巡賽中有無數揮桿好手,總是受到球迷們的熱烈討論度,像是最近冒出來上桿前右膝蓋會扭一下的馬修沃夫,與剛拿下美國公開賽冠軍的科學狂人布萊森德尚博。人高馬大的不翻手的達斯汀強生、揮桿時雙腳垂直跳起的賈斯汀湯瑪斯,還有這次在封面教學中提到的最強左弧代表麥克羅伊。憑藉著驚人的效率與距離,這些高手的揮桿方式,當然也成為球友們的模仿對象,總是希望自己的揮桿能像他們一樣俐落明快,同時又威力十足。

        這些選手們的揮桿特色各有不同,但有一點是絕對肯定,那就是麥克羅伊不會採用達斯汀強生的揮桿,馬修沃夫的扭膝蓋動作,別的選手在正式比賽中也不會照著學。這是因為每個選手都有自己的揮桿習慣,只要能夠練到極致就能在美巡賽中展露頭角。

        問題來了,想要學習職業選手揮桿的球友們,是否可能這個月學習麥克羅伊的極致臀部轉正因子,下個月改練德尚博的暴力式下桿?答案當然是否定的,每個人的體型特徵、運動習慣與體能強度都不一樣,要「模仿」某位選手的揮桿已經非常困難,更何況是去吸收好幾位選手的揮桿方式來用,實務上來說幾乎是不可能。

        因此,你可以完全去欣賞某位選手,讚嘆他的揮桿表現,分析他的揮桿要素,但是實際要做出跟他一樣的揮桿,只能說非常困難,就算做出了一樣的動作,能做到的頂多是﹁形﹂很像,但擊球的效率與球路的威力,肯定天差地遠。因為要做出「形」可以,但因為是不一樣的人,所以無法做出相同的「本質」。

       儘管揮桿的樣子不一樣,不過揮桿中的一些基本要素,是每主編 莊民峰位選手都有做到的,包括合乎力學原理的站姿、穩定的身體軸心、充分的身體轉動與良好的節奏等。即使每位選手的姿勢看起來有點差異,也就是略有不同,但這些創造優異揮桿表現的「本質」,通常都非常接近,甚至可以互相印證。

        由於每個人的身體都有著不同特徵,即使外在的身高、體重、體形都非常相似,然而內在肌肉力量分布、慣用的發力模式與身體柔軟度等條件,卻可能完全不同。因此表現出來的揮桿模式,也會跟著有所差別。

        揮桿做得好的人,或許動作或姿勢本身並不是非常標準,但是只要基本的發力方式正確,整體的穩定性與效率就都不會太差。在尋找揮桿理想形時,外觀好不好看雖然很重要,若是能從本質去改善,並做好能做出好揮桿的基本要件,就算看起來跟心儀的選手不一樣,也會是最適合自己的理想形。